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
当后来的人们说到在50年前的12月26日首飞的歼-12时,一般会说,“这是我国航空工业前史上首个脱开米格飞机的格局,完全自主规划并投入试飞的喷气式歼击机类型”。关于那些喜欢探寻前史的航空爱好者来说,歼-12又是在那些纷繁却又冷门的“暗斗我国航空工业X计划”中,仅有完结实机制作并投入试飞的类型。
决议写下这篇较为冗长的拙作之前,笔者对歼-12也曾经有过许多想象。想象过它在1972年就有时机走上战场,在越南北部森林的天空中,和规划思维与之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的F-4较量一番;想象过它成为“八一”飞翔扮演队的扮演机,把歼-12敏捷灵动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在了解到更多前史之后,想象逐步变成了寻找与歼-12命运相关的两个问题:歼-12在下马时的状况,能不能做到批量出产配备部队?以及更为根本性的——从1969年提出要求,到1979年下令中止研制,这10年间,空军对歼-12的定位终究是什么?
01
疯狂七月:从两句话开端的“4吨小飞机”计划
许多资料说到,空军提出“小歼”是在1968年4月,原因是受越南和中东战场空战的影响。在现在笔者把握的资猜中,关于歼-12最早清晰的正式记载则出现在1969年3月,空军向国防科委和国防工办就国防科研计划的主张中,提出研制“小型轻便歼击机”,要求“设备简略、造价低价、随时能飞、到处能打,能在公路上起飞着陆”。
但不知中心出了什么问题,等到这个要求落实到1969年4月三机部(1982年改称航空工业部)军管会举行的各厂军管会领导干部会上,关于详细方针只有两句话:一是飞机总重4吨,二是飞机最大平飞M数1.5。至于料想的作战方针、要代替的机种、运用范围——这在其时都是很不清晰的。
当320厂总军代表,革委会副主任朱维斌在会场上承受了“4吨小飞机”的使命时,320厂规划所副所长、强-5总规划师陆孝彭现已被关押批斗8个月之久。空军和三机部领导致电江西省革委会要求放人,却没有得到答复。两边商定马上上报国务院,恳求将陆孝彭解救出来,主抓新机研制。终究在周总理亲身过问下,陆孝彭总算被释放出来。
从“牛棚”里放出来才三天,陆孝彭就投入了新机的计划规划中。当了解到“4吨小飞机”的“两句话”方针时,他想起了最初在112厂规划室参加歼教-1研制后,新我国第一代飞机规划师们最早自研喷气式歼击机的尝试——1958年3月的春风104计划,该计划运用一台RD-9B发动机,正常起飞分量4.4-4.5吨,最大平飞M数1.4,均与“4吨小飞机”挨近。
1958年6月,徐舜寿对春风104计划进行内部评审时指出,飞机规划不能脱离实践太远,春风104选用的新工艺新技能太多,短期内是完结不了的,计划遂告中止。同年8月,陆孝彭离开沈阳112厂,来到南昌320厂掌管春风106(强-5前身)的研制,但参加春风104的阅历,使他对“4吨小飞机”这个概念并不陌生。
而经过强-5的研制,陆孝彭对米格-19/歼-6的功能也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以为经过强-5的锻炼,320厂完全可以研制一型代替歼-6的新机。此刻受“全国公民学习解放军”影响,320厂实行营连建制,规划所改称为第十营,该营营长是此前主导初教-6改善规划,其时正掌管强-5鱼雷机研制的何永钧。
依据第十营安排的计划可行性证明,1969年6月,320厂拿出了开端计划:选用阻力最小、国内轻车熟路的机头进气布局,发动机为一台811改(关于发动机问题,咱们将在接下来一章专门讲述);兵器运用两门单管30毫米航炮;选用有利于缩短起落架长度,便于节省机体内空间和减重的下单翼,并分为两个子计划:前缘后掠48°的短距起降功能更好,前缘后掠52°的更有利于到达最大飞翔M数1.5。
总之,320厂从一开端就确认了“轻”字第一的方针,随后在前往邻近的空14师、17师等部队征求定见的过程中,“可不必的设备就尽量不必”的减重方针也得到了认同和强化。各部队对新机计划全体满足的一起,也提出了一些定见和主张,如最大过载7g偏低、进步可维护性等;别的一项共同是,航炮总备弹量160发真实少了点。
1969年7月中旬,空军副司令员曹里怀来到320厂听取陈述,在肯定了320厂的证明作业一起,要求320厂带着计划,前往601所和沈阳军区空军征求定见。这些定见在涵盖了前一阶段兄弟部队提出的基础上,细化到了进步操稳质量、改善座舱安置、解决进气道防砂问题、进步平尾的操作刚度、加装机翼增升设备等方面。
搜集定见后的320厂,马上将计划中的机翼面积加大了1平方米,并规划前缘襟翼和后缘双缝襟翼增升,改善了平尾;轮胎选用更合适土跑道的低压轮胎,为进气道添加防尘网;座舱设备安置也依据飞翔员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唯一因机体空间问题,航炮备弹少的问题难以解决。
7月下旬,曹里怀再次前往320厂,了解到航炮的状况后做出指示:“23炮也是炮,中了30炮能完蛋,中了23炮也照样能完蛋”——这段十分接地气的口头讲话,从此成为了以白纸黑字写入档案的,决议了日后“4吨小飞机”一向选用1门23毫米航炮(备弹120发)和1门30毫米航炮(备弹80发)的根本依据。
7月28日,朱维斌、陆孝彭和朱晓彪三人前往北京陈述“4吨小飞机”计划。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在确认以前缘后掠48°子计划、突出短距起降方针继续开展研制的一起,也掌管确认了新机的战术技能要求。除了4月就确认的“两句话”之外,还要求起降间隔不大于400米,最小回旋扭转半径不大于1000米(高度5000米)/2500米(高度11000米),并确认运用过载为-2g~+7.33g,可以说期望很高。
8月25日,空军正式清晰了两型高机动性歼击机的研制作业。除了“4吨小飞机”之外,另一个项目是由112厂研制的歼-11(当然不是现在这个),尽管该机的方针仅仅一款代替歼-6的9吨级飞机,没到歼-9那么高的地步,但因为空军仍要求歼-11应比“4吨小飞机”更重视高空高速方针(要求最大平飞M数2.2,升限19000米——不比歼-8差哪去了),导致发动机真实欠好弄,1970年就宣告下马。而320厂的“4吨小飞机”行将阅历的命运与波折,相同得由发动机说了算。
“后墙不倒”够了吗?“歼-12之心”的研制与试制
在320厂1969年6月向空军上报歼-12开端计划,确认选用一台811改发动机之后,空军也将这一要求向国防部六院下达。在六院6月举行的“641会议”上,沈阳606所领受了加力推力4050千克力的811改发动机研制使命(其时称“4吨重小飞机发动机使命”),并定为年内的重点类型计划。
作为国内航发研仿经历最为丰富的研讨所,606所其时研制的涡喷-7甲发动机现已在410厂完结试制,并交给给112厂用于歼-8原型机的试飞;1965年开端研制的涡喷-6甲(811甲发动机)加力推力现已到达3750千克力(涡喷-6根本型为3250千克力),装配在1966年9月首飞的歼-6Ⅰ上(后用于歼-6Ⅲ和强-5改善型飞机)。
与此一起,606所在根本型涡喷-6的延寿作业中也获得了必定效果,贯彻了22项改善的06批涡喷-6,1974年时首翻期延长到200小时。结合这些状况,假如使命继续由606所和410厂履行,1970年左右交给首批发动机、1975年左右完结811改发动机的开端定型和小批出产,是有较大把握的。但就在1969年7月,空军领导突然又通知606所“小飞机发动机不必你们搞了”,使命于同年8月转交给成都420厂。
因为此前420厂试制的涡喷-6改型称为涡喷-6Ⅰ(A),因此811改发动机在420厂被称为涡喷-6Ⅱ(B)型(下文简称涡喷-6Ⅱ)。1969年8月13日,420厂革委会下达了涡喷-6Ⅱ的研制计划,1970年9月完结首批两台发动机试制,第1台随即留在厂内进行地面长时刻试车,第2台交给320厂用于歼-12首架原型机试飞。
首台发动机在前96小时试车中(50小时后进行停车查看、65小时后滑油温度升高再次停车查看)出现了Ⅰ级导向器叶片烧蚀,Ⅱ级导向器叶片变形,多处Ⅰ、Ⅱ级叶片被打伤等毛病。改善燃烧室火焰筒等结构之后,这台发动机在1971年5月康复长时刻试车,继续55小时后关车,其功能有显着进步。
这一阶段涡喷-6Ⅱ暴露出的问题,首要与420厂的经历短缺有关,例如Ⅱ级导向器叶片变形,是因为没有考虑到涡轮前温度进步后叶片轴向空隙也应做对应改善;加力推力只能到达3850千克力、间隔4050千克力的方针尚有间隔,而耗油率却超越规划要求,也是因为涡轮前温度进步后,压气机等部件的效率未能对应合格所造成的。
但全体来说,这个技能水平“力所能及”的类型,仍是有着走向成熟的根本条件的,420厂出产的第2台涡喷-6Ⅱ发动机在配装歼-12首架原型机50小时的试飞中,也没有出过大的问题。1973年5月,420厂与320厂到达了涡喷-6Ⅱ与歼-12配套技能协议,再次清晰其加力推力应到达4050千克力(加力推重比5.3左右),发动机长度等方针与涡喷-6根本型相同。
除了对首翻期寿数暂定50小时这一点有些定见之外(420厂做出了进一步进步到100小时的保证),320厂对这一协议规则的方针全体是满足的。从1972年到1973年,420厂向320厂交给了5台涡喷-6Ⅱ,但其间一台装到飞机上的发动机在试车时出现了Ⅰ级涡轮叶片断裂事端,影响了歼-12的试飞,其推力和耗油率不合格等问题终究也没有解决。
1975年国务院国防工办要求尽快完结歼-12年内规划定型,为了安排涡喷-6Ⅱ小批试出产,420厂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尽量考虑用“简略工装、万能方法”加工,并在1977年进行了一次小批试出产发动机的长时刻试车。此次试车预定进行150小时,但在127小时08分时Ⅱ级涡轮盘飞出,导致试车中断。终究在1978年12月之前,420厂向320厂交给了第三批7台涡喷-6Ⅱ,至此320厂共接收13台发动机,其间5台用于装机试飞,除了1台用于320厂地面测试之外,还有7台发动机可用。
正如本章标题所说,涡喷-6Ⅱ保证了歼-12试飞的“后墙不倒”,证明了320厂在挑选发动机类型时“力所能及”的正确性;但空军选定由技能基础薄弱、实验条件有限的420厂进行涡喷-6Ⅱ的研制,导致该型发动机无法安排重大实验项目,使得推力、寿数、耗油率等方针长时刻未到达规划要求,终究也未到达可靠批出产的条件。
涡喷-6Ⅱ的研制状况,就现已注定了歼-12不或许做到以最完美的姿态定型批产。但关于别无挑选的320厂来说,他们能做的便是立足这一台远不行完美的发动机,完结我国人自行规划制作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的梦想。
02
“一年奇观”的诞生:原型机的制作与试飞
回到1969年,依据新机方针要求,320厂用两个月做好的两个风洞模型于12月分别送到沈阳和北京大学,完结了第一轮高/低速风洞实验;与此一起全机结构打样和体系原理规划也根本完结。在全体开展顺畅的一起,也有两个需求解决的问题:首要是风洞实验证明飞机阻力大于核算值,有必要对飞机进行跨音速面积律修形——陆孝彭总师最初的判断完全正确;别的打样核算后发现飞机结构体系要超重,正常起飞分量至少要到4.4吨。
在初次自行研制超音速歼击机的过程中,有些波折是很正常的,并且这也使得陆孝彭的技能权威进一步得到认可。在他的领导下,320厂第十营展开了广泛的技能剖析研讨,并征求了601所和南京航空学院的定见,终究于1970年第一季度完结了加长机身并进行蜂腰修形(但仍不行完全)、机翼外翼选用7°上反角以进步横向安定性并下降诱导阻力、压低座舱高度并控制机体外表整流罩尺度等改善。经核算,新计划在M1.5时零升阻力可下降12%。
1970年3月,三机部下达公函,正式命名新机为歼击-12型飞机。面临进入详细规划时人手不行的问题,320厂第十营为了添加规划力气想尽了一切办法。比方何永钧当年在厦大航空工程系的老同学,时任南京航空学院教授的周建功,由他带领前往南昌的40多名师生,成为了歼-12详细规划的“生力军”。
人的主观能动性,再加上机器的力气,确实可以创造出奇观。625所(航空工业制作所)在协助试制时,对机身机翼进行数学建模,并在上海华东核算研讨所(中电科32所)用核算机算出了机身机翼准确外形及斜角值,经过625所自己规划制作的数控绘图机完结了12平方米、多为杂乱曲线的绘图。这部分约占全机理论模线作业量的40%,且质量杰出、可直接作为出产依据,为“一年奇观”做出了重要贡献。
就这样,仅用一个月的时刻,歼-12开端全面发图,320厂于6月9日组成了代号“六九单位”的歼-12试制部门,满怀信心投入了原型机试制。为了力保不超重,歼-12使用了许多新工艺,其间补偿压低座舱带来的视界损失、并完结减重的全体式前风挡最常被人提及。不过歼-12并不是第一款有着这一特征的国产飞机,在早几个月首飞的强-5乙鱼雷机上,就首要运用了由姑苏公民化工厂供给三合有机玻璃材料,320厂加工成型的全体式前风挡。
尽管都是320厂的产品,但两种风挡的形制仍有所区别。强-5乙的风挡更薄、尺度更大,且全为曲面、曲率变化陡峭,加工起来较为容易;歼-12的风挡正面挨近平面(起到老式战机瞄准具前方防弹玻璃的效果),其与旁边面的接缝处曲率变化显着,厚度也较大。这使得直到歼-12下马前,320厂仍在进行工艺实验以消除接缝处的折光现象,在装机件上则经过粘贴有色胶纸带来缓解。
“一物两用”的全体式前风挡,代表了在陆孝彭领导下,“为节省1克分量而斗争”的歼-12减重规划思维中的一个首要方向。例如其主起落架舱门盖板分为两段,一段随起落架收放而闭合翻开,另一端则安置在机身下方,除了与起落架收放配合动作外,还兼做独立收放的减速板用。
除了“两用”,减重大计更多还要靠“内功”。全机共用21块化铣全体壁板,在减重的一起也下降了全机铆接作业量;在进气道内壁和机头罩运用金属蜂窝结构和泡沫塑料填充的夹层结构;初次较广泛地运用钛合金成形件,用于发动机喷管延伸筒导风罩、机炮整流罩和中外翼对接带板等部位;初次选用铝合金前起落架,初次在大后掠全动平尾上完结直轴管梁操作……
在歼-12的工艺立异中,320厂最为出彩的是选用大尺度滚焊结构件和化铣垫板制作的机身全体油箱。这一规划使得载油量进步11%,结构和燃油体系减重83.47千克。歼-12内油量到达了1350千克,以其正常起飞分量4442千克核算,内载油系数为0.30,这在一、二代喷气式歼击机中属于很高的水平。
随着原型机在总装线上逐步成形,为歼-12试飞使命从空14师40大队(1970年后改称团)调来的优异飞翔员徐少臣(曾任“杜凤瑞中队”中队长),也已抵达320厂开端了解这款新机。1966年5月9日,我国初次进行增强型原子弹实验,40大队9位飞翔员先后驾机穿过爆炸后发生的蘑菇云,进行放射性烟云取样,他们被誉为“勇闯蘑菇云九勇士”,徐少臣便是其间之一。
1970年12月12日,01架原型机总装下线,机号为7012号,70代表1970年首飞,12代表歼-12。12月中旬,02架原型机完结了规划载荷的静力实验,加载到规划载荷(损坏载荷的67%)时无残余变形,证明强度满足首飞安全要求;12月17日,01架原型机进行初次地面开车实验,证明了涡喷-6Ⅱ的状况足以完结首飞使命。12月22日至24日,歼-12依照程序完结了低、中、高速滑行实验,飞翔员徐少臣以为飞机状况杰出,完全可以准时首飞,向毛主席报喜!
1970年12月26日,徐少臣驾驶歼-12首飞成功。他在下降后表明,飞机分量轻、起飞加快快、安稳性和操作性杰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歼-12的研制是成功的。现已为之连续数日挑灯夜战的陆孝彭和320厂试飞站、“六九单位”全体人员无不欢天喜地,纷繁与徐少臣握手拥抱,庆祝首飞节点到达的一刻!
尽管与同一天在渤海造船厂下水的091型核潜艇首艇1701号相比,小小的歼-12看上去微乎其微,但关于320厂来说,可以以微薄之力完结新机研制一年多就首飞,依然是值得道贺的大喜事。1971年2月11日,02架机在全机损坏性静力实验中,加载到104.1%出现损坏,证明了在保证强度满足的一起,全机分量控制很成功。
1971年4月,01架机在最大平飞速度试飞中最大M数只到达0.98。经剖析,这首要是蜂腰规划仍不完全所造成的,别的为了减重把发动机喷管延伸筒截短了0.6米,也下降了实践推力,一起机身外表凸起的整流罩也需求进一步处理。03架原型机(7112号)除了无法修正蜂腰规划之外,对后两点进行了改善,于1971年(一说1972年)首飞成功,但其最大平飞M数仍只到达1.2。
不过1972年9月三机部在南昌举行的歼-12讨论会上,与会航空专家教授对歼-12的规划特色和试飞数据,仍是以肯定为主。特别是该机实测中获得的起降滑跑长度均在500米左右,尽管间隔1969年定下的400米还有间隔,但这个比歼-5还要短,长时刻位居国产喷气式飞机之冠的数据,现已使得歼-12的安置条件十分宽松。
各方以为,假如可以对飞机进一步做蜂腰处理,即便涡喷-6Ⅱ的加力推力依然无法合格,歼-12的最大平飞M数仍是有望到达1.4的——与选用三角翼,更合适进步高空高速方针的春风104共同;其他功能也会得到进一步进步。依据这种状况,三机部1973年5月要求320厂派歼-12飞抵北京陈述,03架原型机于1973年7月2日飞抵北京南苑机场,并于9月10日进行了正式飞翔扮演。
观看了这次陈述扮演后,除了那句广为人知、描述其机动灵活的赞誉“空中李向阳”之外,叶剑英元帅还对320厂随机赴京陈述的人员指出,“要搞一条出产线,转小批出产,先少量搞、逐步改善,二三年时刻安稳出产、配备部队”。依据首长指示精神,三机部在1973年第四季度连续向320厂宣布两个文件:一是要求树立年产300架飞机才能的出产线,二是要求再研宣布产10架飞机,力求1974年末规划定型,1975年出产定型,进入大批量出产。
03
抱负主义的壮歌:从原型机到01批的“小改”
实践上早在03架原型机“进京”前,围绕后续的歼-12应当以什么样的技能状况开造,320厂内就现已发生了不同定见。多数人以为,既然还有些不合格之处,在这批飞机上就应该“有则改之”;其间还有更激进的观点,以为应当改用机翼前缘后掠角52°的计划以到达最大平飞M数1.5的方针。但其时也有人以为,燃眉之急是应该遵从叶帅的指示,这一批飞机不要再做大的调整了,尽快落实歼-12的定型批产,以后再说改善的事儿。
作为一位飞机规划师,陆孝彭当然是期望让自己的作品再完美一些,但也知道时刻不等人的道理,所以咱们到达的共同是进行作业量不大的小改。但是,终究汇总上来的10项改善内容对歼-12的改变,用其时的规范看,现已足以让行将投产的01批歼-12被称为歼-12Ⅰ了。
10项改善中,最引人留意的是取消了进气道口中心锥,并把空速管挪到机头上方。挪动空速管的逻辑和米格-21/歼-7系列的中后期型相似,是为了防止在土质跑道上起降时空速管被异物搅扰阻塞;但作为进步飞翔速度、改善加快功能的改善,01批歼-12取消了进气道口中心锥则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乃至让许多人至今误以为有中心锥的才是后期型。
经过320厂与112厂的交流,从带有进气道口中心锥的歼-6Ⅲ在1969-1973年期间试飞的经历来看,再结合歼-12自身的试飞数据,这一规划在M1.5以下,特别是在跨音速段起到的效果并不显着。320厂在取消中心锥的一起,将整个进气道的内管道进行了从头规划,尽或许与1973年开端交给320厂的一批涡喷-6Ⅱ匹配。
01批歼-12外观上的另一个特色便是加长了后机身,并以喷流引射理论要求修正机尾罩外形,这使得01批歼-12的后机身在侧视图上看起来有一些不和谐;但蜂腰规划总算完全可以依照陆孝彭的主意进行了,在使得仰望图上的歼-12愈加灵动的一起,也让歼-12的“减阻”大业进行到了最关键的一步。
别的为了简化出产,减轻分量,01批歼-12取消了前缘缝翼、襟翼也从双缝襟翼改为富勒襟翼(单缝后退式襟翼),并缩小襟翼滑轨整流罩以下降阻力;为了尽或许补偿由此带来的机动性损失,外翼上反角7度调整为4°,以改善升阻比和拖延激波方位。一起为了缩小主起落架整流罩尺度,机轮直径和宽度分别缩小了2厘米。
分量和阻力上的锱铢必较到此为止,接下来的改善集中于兵器和外挂。首要为进步开炮时发动机作业可靠性,左边30毫米航炮和右侧23毫米航炮分别后移23厘米和21厘米;依据原型机改善的经历,在内翼下方添加一对外挂400升副油箱的挂点(此刻最大航程1445千米),在外翼下方添加一对挂载霹雳-2导弹的挂点(一说是从第8架飞机开端)——不过歼-12的图真实太少,连挂副油箱的图笔者都没见过。
别的,320厂在01批歼-12飞机上,还展开了在飞机起动箱口盖、氧气瓶口盖、以及机头3-6框外侧壁,运用耐疲劳、减震性更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测试。起动箱口盖和氧气瓶口盖实验件分别在1975年交给并装机,1977年12月28日,01批03架歼-12换装复材机头外侧壁后也进行了试飞。
因为这批飞机计划要出产10架,所以改善计划还要牵涉到怎么按小批出产规范进行全面规划和谐,这就要对图纸的工艺性进行审查,从头供给全套工艺、出产文件。01批歼-12直到1973年12月方开端出图,而尔后320厂又在1974年上半年的“批林批孔”中经受冲击,下半年才再次逐步康复正轨。
1974年8月12日,国家纪委和国防工办批复赞同投资4500万公民币,为320厂树立歼-12出产线,并充实海防导弹出产线和加强科研规划实验条件。关于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大一笔投资的320厂来说,这当然是一针强心剂;但当01批歼-12于1975年年头拼装完结的时分,三机部原定的1974年末歼-12规划定型节点现已耽误了,关于一架首飞节点严丝合缝的飞机来说,这事儿就更透着些不妙了。
04
风云突变:“你管这叫练习机”?
01批歼-12共投料制作10架,总装出3架,01架用于飞翔功能和机炮射击试飞,1975年7月1日首飞;02架用于操作安稳性试飞,1975年10月31日首飞;但因为政治要素影响,歼-12的试飞开展尔后又中止了1年零8个月,这使得用于特技和体系功能试飞的03架机尽管1976年9月即总装下线,但长时刻未投入试飞,在1977年6月29日01架康复试飞后不久,03架飞机方于1977年7月23日首飞。
就在歼-12试飞暂停期间,1976年6月(一说12月),空军以(76)司科字110号文向总参请示赞同歼-12飞机首要技战术要求,将其定位改为“用于顶替比斯飞机(指米格-15比斯)、歼-5飞机,作为练习超声速飞机飞翔员的过渡机种”;方针也多为未经改善的歼-12原型机飞出来的数据,如最大平飞M数不小于1.2,升限不低于16800米,航程不小于950千米,起飞/下降滑跑间隔不大于500/510米等。
前面提过,在决议继续改善歼-12之前,320厂就有人提出反对定见,以为应当尽早在现有原型机基础上定型投产,而这也确实与空军这一时期的主意不谋而合。首要,空军部分领导以为其时的歼-12并不适协作为一线战斗机运用,如《空司配备部二十年(1978-1998)》中,就称歼-12“功能差、且存在航程短的致命缺点”。别的,此刻我军歼-5的机龄现已开端超越20年,米格-15比斯就更长了,由歼-12作为它们的换代机,从功能上看是完全满足的。
但空军也并不是谁都不喜欢歼-12,依据三机部与空军的和谐,1977年之后歼-12的试飞作业由时任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开国大校吴元任领导。这位当年在东北老航校飞翔一期甲班直上“九九高练”的学员中,第一个放单飞的“老八路”,就对轻小灵活的歼-12十分喜欢;为了加快试飞开展,他还从空军樟树基地抽调了飞翔员杨仁生前往320厂,与徐少臣、李金顶等人组成试飞小组。
1977年3月,国务院、军委惯例配备领导小组联合签发《赞同歼-12飞机首要战术技能要求》,内容根本与空军(76)司科字110号文相同,歼-12的试飞作业总算康复。那年秋天,是歼-12收成的时节:10月13日,歼-12在11000米高度,开加力2分49秒后平飞M数到达1.384,依据外表记载与飞翔员陈述,此刻飞机与发动机状况杰出,如继续加力可进一步增速;在升限试飞中,歼-12曾飞到了17410米高度再改平,此刻飞机仍有8米/秒的爬高率。
说到爬高率,歼-12在11000米高度的爬高率实测为80米/秒,比此前预算的65米/秒左右又有进步;据此核算,01批歼-12的海平面爬高率可达203-211米/秒(试飞前预算为180米/秒左右),尽管这是在无外挂的“干净”构型下获得的,但关于一架只能运用落后发动机的单发轻型战斗机来说,这依然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
到1978年3月10日,3架01批飞机共飞翔135个起落,计61小时12分,平均每个架次飞翔时刻27分12秒。包含前面说到的速度和升限方针在内,歼-12的一切首要功能都大大超越了空军(76)司科字110号文的要求,例如文件中规则的跨音速加快时刻(M0.9-M1.2)长达125秒,而实践试飞仅用65秒就完结(歼-6为85秒)。
关于歼-12较为出彩的回旋扭转功能,一些资猜中有5000米回旋扭转半径1140米,尽管间隔最初规则1000米的方针稍差一点,但考虑到该机取消了前缘缝翼等增升手段,能到达这个水平现已十分优异。而320厂其他资猜中还提及,歼-12曾飞出过616米的最小回旋扭转半径,尽管未知对应的飞翔高度(估量是在更低的中低空),但比照最小安稳转弯半径800米的F-5E,仍可直观感受歼-12“霸道”的中低空回旋扭转功能。
但是就在歼-12在南国的天空中不断刷新着试飞成绩,证明着规划团队为之改善支付的心血没有白搭,尽或许抢回失去的每分每秒,力求1978年定型的时分,它的命运,其完结已由不得自己了。
05
“谁打赢了要谁”!
1978年2月,空军在清理新机研制类型时,提出歼-12功能不行抱负,特别是航程短、火力缺乏,主张不列入配备体制。但不同于歼-9这类没有开端制作、试飞配备更是遥遥无期的“图纸机”,正如前文所说,空军内部对投入试飞多年的歼-12,态度并不共同。
在一番番争论中,歼-12于1978年3月10日完结了终究一个起落。就在此刻,风声传到了时任军委秘书长、掌管军委日常作业的罗瑞卿那里。早在1961年12月强-5研制简直中止,靠着陆孝彭领导的14人小组“见缝插针”推动试制作业时,时任总参谋长兼国务院国防工业作业室主任的罗瑞卿大迁就指示,“不要抛弃这种飞机”;1964年7月,他更是赞同了时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关于全面康复强-5研制的陈述,并亲身观察了强-5,对陆孝彭的为人和才能都很了解。
在听取了关于各方对歼-12的陈述后,罗瑞卿在一次掌管国防科技与工业相关的会议时指出:“咱们对歼-12要有正确的看法,它的长处许多,不是每一种新机都要列装,像歼-12这样的飞机,让它消失似乎欠妥,仍是留下来吧,说不定将来用得上。”三机部领导随即做出详细指示,“搞完12架飞机规划定型后作技能储备,空军试用9架,工厂自留3架(应为2架原型机和1架01批飞机)。”
从其时的航空配备开展趋势来说,大批量出产歼-12这种“反潮流”的机型确实不合时宜。并且受限于配套条件,歼-12要想大批量出产,首要需求把发动机换成方针较低、但能安稳供应的涡喷-6/6甲;因为前文提及的出产条件约束,全体油箱很或许也得用自重较大、载油量较小的普通油箱代替,再加上其他一些部品的“回滚”,代价便是飞机各方面功能全面平凡,根本回到空军(76)司科字110号文规则的方针。总之在1978年,320厂确实不具有大批量出产01批次歼-12的条件。
但因为歼-12的军械体系和首要成品附件多与歼-6、强-5通用,发动机也属同一系列,因此组成一个“歼-12测试大队”,确有可行性。朱晓彪、朱杭训(两人是后来的强-6变后掠翼计划提出者)和彭宾秋(强-6机腹进气大边条正常布局计划提出者)执笔的《歼-12飞机研制写实》也以为,假如能把全部10架01批飞机都出产出来,交给部队试用,“从实践中去辨别它、改善它,终会为今后的新机开发供给新的启示和技能上的储备。”
对这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计划,320厂也较为满足。但合理歼-12行将从头康复气愤的时分,1978年8月3日,罗瑞卿大将逝世。失去了来自中心首长的支持,歼-12的命运再度扶摇直上。没过多久,1979年1月一个来自三机部的电话,传达了军委惯例配备领导小组的终究决议:“歼-12不列装”。
据史料记载,尽管几个月下来,许多人心中也早有欠好的预感,但得知斗争十年的类型迎来的竟是“一刀切”的命运时,全厂上下依然十分意外,正在北京开会的陆孝彭总师得知消息后,更是当场晕厥。320厂马上安排人员前往北京陈述试飞开展,力求“刀下留机”,陆老更是为此多次“上访”,但都未有成果。
此刻剩下7架歼-12分别处于如下状况:01批04架机刚刚开端总装,05架机也完结了初装,行将开端总装;06架机和终究四架略有修正的飞机则完结了约90%零件的制作(后三架飞机的机身全体油箱没有交给)。上文也说到,此刻320厂内正好还有420厂交给的7台涡喷-6Ⅱ发动机,随时可供装机运用。
1979年6月28日,总参加国务院国防工办联合下达了(79)368号文,正式取消了歼-12飞机研制使命,相应地也取消了歼-12的研制经费。尽管320厂依然坚持完结了01批04架歼-12的大部分总装作业,但这现已是白费了:历时10年研制和9年试飞的歼-12,至此完全中止。
《歼-12飞机研制写实》中提及,完结初装后的01批05架歼-12,未完结总装即被作废处理;现已投料出产的终究4架歼-12组件则长时刻封存,后来因真实无用也作作废。终究320厂在歼-12停产作业中又支付了一千多万元的损失,“这真实惋惜”。
06
结尾: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1982年,320厂对几架停放了数年,未经保养的歼-12进行查看时发现,其机身全体油箱依然完好,未发现渗漏状况,遂对这项科研效果申请评奖;经由航空工业部安排专家来到320厂进行鉴定,终究歼-12机身全体油箱的成功使用,于1982年10月荣获年度重大科研效果三等奖。这关于歼-12及其研制团队来说,算是一份迟到的安慰。
陆孝彭总师尔后尽管又负责了强-5改型、强-5等多个类型,但这位一生有着规划歼击机梦想的白叟,一有空就为歼-12四处奔走:先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向海军航空兵主张,可在地处一线,但条件有限的海岛上建筑短跑道机场,将短距起降功能超卓的歼-12作为“岛载机”运用;随着80年代末国内开端证明航母开展,因为其时证明的航母都不算大,陆老又极力推荐将歼-12改为舰载技能验证机或舰载教练机;后来便是那份著名的《第四代轻型歼击机研讨陈述》——“隐身歼-12”计划。
尽管无论是“岛载版”、“舰载版”仍是“隐身版”,它们都未获开展的时机;尽管晚年他的身体状况一向欠佳,但陆老一向没有抛弃对强调高敏捷性、短距起降的轻型歼击机的挚爱,直到2000年10月16日溘然长逝。
尽管歼-12的下马是由空军提出的,但“歼-12情结”在空军也没有消失。1986年10月,空军党委赞同关于树立空军兵器配备陈列馆(后来的航空博物馆)的计划。1987年,空军航空博物馆筹建处在规划馆标区时以为,馆标区的效果是表现公民空军各兵种(100毫米高炮、红旗-2、配套雷达代表地面防空兵,大型戒备雷达代表雷达兵,布景墙上的伞花代表空降兵),航空兵代表文物应当挑选既宝贵又有我国独创性的展品,遂向320厂发函,恳求供给一架歼-12作为馆标。
320厂虽有不舍,但也慨然应允,空军航博筹建处前往320厂调查后,终究挑选了将最具前史性意义的首架原型机带回北京——其实假如把最初来南苑机场扮演过的03架原型机带回去,也不失为一段佳话。尔后航博在安置洞库展区时,为表现国产歼击机的研制前史,又与320厂洽谈调来了一架歼-12(01批02架)。
随着1992年,03架原型机也被320厂赠送给为歼-12研制做出重要贡献的南京航空学院(1993年改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博物馆之后,320厂仅存有上文说到过的01批01、03两架歼-12。并且自从本世纪初它们被拖到试飞站滑行道邻近露天停放后,保管状况也不容乐观。
直到2020年南昌飞翔大会上,当人们的目光都被精彩的飞翔扮演招引时,消失已久的03号(或许正是01批03架)歼-12突然揭露亮相,与320厂前史上出产的其他明星机型同时陈列在停机棚内。尽管该机现已少了包含两门航炮在内的不少部件,但从这架涂饰一新的歼-12身上,仍能看出现已远离歼击机行业多年的320厂,心中传承自陆老那一代人“歼击机梦”的骄傲与几分不舍。
私人飞机网 www.sirenji.com
本文链接地址:世界最轻超音速歼击机歼-12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