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 靠无人机送货解决不了
想离开窗收快递,但现实中用无人机送货,可能并不现实。
全球很多大公司普遍认为无人机快递市场具有前景,他们也在该领域早早地进行了布局,比如起步最早的亚马逊,以及后来的谷歌、快递公司DHL、顺丰、京东,甚至连便利店巨头7-11都在拼命开发无人机送货。
我们按照无人机送货测试时间顺序,简单地梳理了几家:
图:快递业“最后一公里” 靠无人机送货解决不了
2015年3月,顺丰与无人机研发公司极飞合作,在珠三角地区发力,以每天500架次的飞行密度,力推在山区、偏远乡村等农村市场的无人机速递业务。但由于中国对无人机监管措施不明确,有些无人机测试被认为是“黑飞”。
2016年6月,京东在刘强东老家江苏宿迁完成其“无人机送货第一单”。京东的无人机送货服务群体为中国农村地区。京东配置了20多万乡村推广员,无人机先把村民购买的商品从农村配送站送到推广员的家里,然后推广员再把商品送到村民家中。
2016年7月,世界最大的连锁便利店集团7-ELEVEn与无人机初创公司Flirtey合作,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首次使用无人机将货物送到订购者家中。这是美国首单官方认可的商用无人机快递。
送货当天,店员先把顾客订购的食品打包放进特制盒子里,再启动2台无人机把甜甜圈、冰沙、咖啡等食品送到该顾客私人住宅前。到达时,每个盒子由绳索拴住缓慢降落到地面,顾客检查好取走。
2016年9月,谷歌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园里推出了其无人机送货服务,当时的合作方是墨西哥快餐公司Chipotle,担当送货的是Google的Project Wing无人机。
Google Project Wing无人机载着客户订购的午餐墨西哥卷饼从天而降,自动飞到客户附近,然后在空中盘旋,用绞盘和绳索慢慢放下货物。
这种校园服务似乎很有吸引力,但这仅仅是一次追赶热点借势营销的活动,因为实际上这场活动只持续了几周时间。不过谷歌的无人机已经实验了很长时间,2014年就已经进行过货物绳索空降的实验,还申请过专利,Google设想这种无人机可以快速呼叫,给心脏病人送去除颤仪或者药物。
2016年12月,电商巨头亚马逊在英国剑桥郡首次进行无人机试验。当天运送的货品包括一个小型网络视频机顶盒和一袋爆米花,从接到用户订单到无人机把货品送达用户住处仅耗时13分钟。运送过程中无人机飞行高度在120米左右。
亚马逊表示,这一过程是在比较理想的状态下实现的——用户的居所离亚马逊在剑桥郡为无人机使用而优化设计的配送设施不远,而且用户家中拥有足够大的场地供无人机无障碍降落。视频显示,用户在自家院子里铺开一块小型的“垫子”供无人机着陆。
实际上,美国电商亚马逊是无人机送货热潮的最先发起者。2013年起,该公司首席执行官贝佐斯发起了名为Amazon Prime Air的无人机项目,但受制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的限制,迟迟没有进行测试。
那么,无人机送货,说到离做到还有多远?实际上,在大规模无人送货推广之前,还有很多困难。
前期研发投入成本高
首先是电池问题。商用无人机的续航极限是45分钟20公里,带上货物的话,飞10公里来回之后,就需要重新换电池或者充电。谷歌的Project Wing固定翼续航要长很多,但它没法快速降落和起飞,只能在开阔地带送东西,用途有些局限。
其次是自动飞行控制问题。这里有三个因素:一是自动避让障碍,这项技术目前可以做到避让墙壁,但是电线这样的东西还是无能为力,然而低空的电线却最多;
二是精确定位,现在即使是军用技术也无法实现在城市里准确定位你家而不是送到隔壁,欧美居民区的大房子可能好一点,但这种数据变化太大,邻居昨天种了一棵树这种数据很难及时更新和避开;
三是躲避其他无人机,就算所有的商用无人机都有互相通信的功能,能保证整体协作不相撞,那一般人玩的消费级无人机呢?玩具呢?没有办法全部监管。
最后是安全问题。用户在亚马逊上买了个牙膏可能只有15块,但是却派了一台价值两万块的无人机去送货。在无人机降落放下货物的这个过程里,怎么确保它不被其他人打下来换钱呢?
就算有合理的损失管理和追溯手段,加上出现故障自己掉下来的事故,无人机损失的成本,或者砸到地上无辜路人的成本也会高得惊人。
存在公共安全隐患
英国《每日邮报》援引专家观点,无人机送货很可能变成危害公共安全的东西。
支持这种观点的原因有几个。第一,量产无人机都是在流水线上3D打印制造的,程序很容易就可以被重新配置和修改。
第二,既然是作为物流无人机,那么其荷载理论上什么货物都可以运输,包括燃烧装置、爆炸装置等。如果这些危险品出现在公共密集区域,后果不堪设想。毕竟,如今的全球恐怖袭击事件还在上演,这是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
目前,亚马逊的计划是允许一个重达2.27千克的物品在30分钟内通过无人机送达指定地点,这种运载量如果换成炸药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后果。
那么可不可以不让其落入到不法分子手中?现在的答案是,做不到,至少亚马逊似乎也没想出好的办法。
第三,无人机有遭遇黑客入侵的风险,意味着从最开始的软件编程,就需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并且,要严格规定无人机的使用步骤和过程,实时监控和管理其系统。
安全监管政策风险
对于无人机能否送货的问题,美国政府态度一直很谨慎。
此前,美国在法律上禁止任何形式的商业无人机飞行,包括进行试验性飞行都需要向政府提出申请,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才会破例允许其进行。
这也就能解释了为什么亚马逊只能在英国测试其无人机送货系统,因为美国拒绝了它。根据美国联邦航空局的规定,在白天,无人机的最大重量不得超过25公斤,而且必须保持在视线内飞行。
相较来说,英国政府对无人机持开放态度,英国政府长期以来鼓励无人机和无人车辆技术的发展,相关管理措施也较为灵活。
直到2016年6月,美国的监管环境才有所转变,美国政府公布了针对小型无人机商业飞行的成文规定。7-11的首飞正是在美国联邦航空局第一次批准下完成的。沃尔玛也表示准备使用无人机检查仓库库存。
美国内华达州自动系统研究所所长华拉克表示,还需要研究拟订更详细的飞行计划以及进行风险分析,以确保所有住户的安全和隐私。
此外,有人认为,若想让无人运输机在美国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必须得有一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控制,而不是单纯依靠于单个无人机操作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它们不会飞入禁止的空域。
回过头来再看国内的监管环境。在2009年以来,民航部门出台过很多文件对无人机进行规定。包括一些类似酒驾的规定,比如无人机驾驶员不得在酒后、药物作用下驾驶,禁止鲁莽飞行。
也有一些技术规范,比如无人机须具有有效的空地信号链路、机身上需要注明个人信息方便失踪时回收。规定还包括,无人机在视距外飞行时,必须为有人航空器让路。所以无人机在中国的一个基本限制就是机场。
两会期间,北京至周边地区200公里范围为禁飞区。在军用和民用机场、敏感设施等周边,具有卫星导航功能的无人机是无法起飞的。
而最敏感的北京地区,六环以内都禁止无人机起飞。在某些特殊时间,该范围甚至可以扩展到北京周边数百公里。
据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透露,京东已经得到四个省的民航部门和空军方面的无人机试飞批文,在江苏宿迁和四川某地的两个县城已展开送货测试。
而对于限飞令,比如北京六环内禁飞的问题,京东高管表示,京东无人机只在农村地区飞行。
这也就意味着,无人机送货如果想在国内有一番大作为,还得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不过这场战略之仗可不好打。实现大规模无人机运输仍有待时日。
研究机构BI Intelligence曾发布一份详细的全球无人机市场报告,预测了民用、商用和军用无人机的销售额。该报告预计,2021年无人机的销售额将达到120亿美元,在2015年这一数值刚刚超过80亿美元。
同时,该报告还预计,随着美国和欧盟管制的放宽以及全新应用案例的探明,商用领域出货量和销售额的增长幅度都将超过民用领域。美国和欧盟也将成为商用无人机最大的两个潜在市场。
目前,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只允许在少数几个行业中使用商用无人机,应用场景也仅限于农业、矿业、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的科考调研。
如果无人机送货能够成功,将开启一个新的物联时代,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极大融合会带动物流自动化程度提升。
但在此之前,还得先解决问题。不然,等未来某一天,这种物流无人机像快递员一样满天飞的时候,广泛的危险风险就来临了。谁也不希望遭受这种恐惧,走在大街上随时可能被天上飞来飞去的物品砸到脑袋或者粉身碎骨。
私人飞机网 www.sirenji.com
本文链接地址:“最后一公里” 靠无人机送货解决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