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21”特大暴雨直升机救援的启示
7月21日,北京、河北等地遭遇特大暴雨。暴雨级别最高上升至橙色,北京市平均降雨量为61年以来最大,目前有77人遇难。7月22日,暴雨停止后,北京市公安局,驻京、冀部队迅速出动救援直升机,针对受灾严重地区进行空中勘察,并紧急投入抢险救灾。
“在我国,航空救援的元素尚未被纳入到整个应急救援中,基本上都是以地面救援为主。商业性的航空救援是最近几年才提出,以前几乎都依赖军队。”本报记者在这场大雨后采访了北京首航直升机有限公司副总裁何驰。
直升机的救援速度比救护车要快近3倍,灾害遇难者生还的概率将因此大幅提高。以直升机为支撑的“空中应急救援”在各国的灾害救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出动直升机旨在与地面力量形成立体化抢险格局。而在“7.21”暴雨救援中,机队规模较小、救援能力依然有限,直升机仅作为辅助力量配合人力、船艇、车辆等主力量协助救援,并执行勘察任务。这远未满足“常态化”和“保障性”需求。
业内也有专家表示,依赖军用直升机解决地方社会对直升机救援需求并不科学。满足地方社会对直升机救援的“保障性”和“常规性”需求,并不是军队的主要责任。何驰在采访中告诉本报记者,“出动军用直升机有它的弊端,比如能否参与地方救援的前提与各类‘灾害的规模等级’有关,并不是说出动就出动。此外,部队的调动控制得很严格,命令由上至下,程序较为繁琐,会拖延宝贵的救援时间。”
地方政府若想满足本地区域社会的“民生需求”,联合“地方政府公益的”或“企业商业的”直升机救援机构来解决,成为一个相互配合的体系为最佳。何驰进一步解释称,在汶川地震之后,航空救援越发引起重视。国家也投入了人力物力来建设。像“7.21”特大暴雨这样的灾难,理应是北京市公安局警务航空总队(也称“北京市人民政府航空队”)担任搜救任务,费用由政府支付。而作为通用航空企业,也希望能够执行这方面公益服务类任务,只是要先解决“谁买单”的问题。
据介绍,通航企业购买一架飞机约需2000多万人民币,加之人力成本,每天都要为此投入几千甚至上万的费用成本。“小松鼠”直升机,出动一次成本约2万元,市场价格3万元左右。一次救援行动,往返至少4个小时,市场价至少12万元,成本约8~10万元。虽然个人可以直接打给通航公司求助,但让个人买单却难上加难。
对于商业性的直升机公司而言,要合理地参与到航空救援体系中来,“谁买单”的问题必须解决。何驰认为,应通过多种渠道来支撑这个体系的建立。首先,政府应成立“救援基金”,支付商业性直升机救援的费用;其次,在业内,由相关协会或公益机构牵头,搭建应急救援平台,在灾害来临时,可第一时间通知通航公司执飞任务,提高救援效率。第三,保险制度也是分摊事故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开发“航空应急救援险”,在灾难时向保险公司呼救,保险公司为此支付费用。
“我们正与保险公司进行单边的协商,希望设计出航空应急救援的险种。在8月,我们将引进EC135双引擎民用直升机,这种飞机60%应用于应急救援,同时也用于执行运输任务。这架飞机在出厂时就已配置好了应急救援的设备,是架专用的救援直升机。这将增强我们在应急救援方面的能力。”何驰说。
私人飞机网 www.sirenji.com
本文链接地址:北京“7.21”特大暴雨直升机救援的启示